科学传播

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报】“蓝色革命”先行者

发布时间:2015-07-06 作者:转载【中国科学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陈偿    发布时间:2015-07-06  【字号:      】 

  海洋是人类的重要资源库,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保护为标志的“蓝色革命”在全球兴起,各沿海国家正把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LMB)成立于2006年12月,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为依托单位,在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平台上建设而成。LMB主要面向南海及其邻近大洋,开展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

  LMB主任秦启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已经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过程、海洋生物环境适应与生物资源形成机制、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

  瞄准海洋产业 

  “海洋生物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各大海域广泛分布。”秦启伟说,“了解其变化规律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需要我们开展深入的研究。”海洋生物产业也是当代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具有典型热带特色、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生物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海区,我国海洋产业产值主要来自于南海。

  LMB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以南海近海、深海及邻近大洋海域为主要研究区域,紧密围绕四大研究方向开展工作: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海洋生态环境变动与生态安全、海水健康增养殖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活性与功能物质的利用技术。

  据秦启伟介绍,LMB原名“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为进一步凝练科学目标,在重点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究的同时,对南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开展系统性、长期性研究,将生物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研究有机结合,体现学科交叉,于2013年4月正式更名。

  成立以来,LMB研究方向更加强化海洋生态学的研究,突出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的交叉与融合。调整后,实验室能够更好地支撑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和海洋生态研究室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为两个研究室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实验设备和技术平台。同时,实验室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野外台站和科考船等科研平台,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特色科研成果 

  自成立以来,LMB在海洋生物资源生产机制、健康养殖技术与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特色的科研成果。

  2014年,LMB黄良民团队在南沙海槽深水区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浮游介形类新物种。据介绍,该物种生活在1500~2600mi的深海黑暗环境中,以沉降的有机碎屑为食物,属碎食性动物。它具有浮游介形类的典型特征,如甲壳上具有能分泌发光物质的腺体,可发出荧光。

  砷(As)是一种典型的有毒类金属,在“危险物质名单”中名列第一,是首要控制污染物。海洋环境中的砷以复杂化学形态存在,主要为具有剧毒无机态和毒性较弱或无毒的有机态。在海水和沉积物中,砷主要以无机形式存在,而在海洋生物中砷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

  LMB张黎研究团队发现,牡蛎在干净的或者轻度污染环境中可以有效地对砷生物转化并达到解毒效果,但牡蛎体内的生物转化具有一定的容量限制,其转化效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近年来,秦启伟研究团队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宏达合作,首次将单病毒粒子示踪技术应用于水生经济动物大分子DNA病毒研究,从时间、空间尺度多层次揭示了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侵染宿主活细胞的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SGIV的致病机理和提供理想的病毒—细胞模型。

  一般认为,甲壳动物的眼柄中存在抑制卵黄生成和卵巢成熟的激素(VIH),而脑部则可能存在促进卵黄生成和卵巢成熟的激素(VSH)。

  LMB胡超群研究团队在凡纳滨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中分离到一个新型的卵黄生成抑制激素(VIH)基因,并证实了其抑制卵黄生成和卵巢成熟的作用。同时,研究人员还验证了眼柄摘除催熟方法对对虾眼柄和脑VIH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激素调控对虾卵巢成熟的新机制。

  团队协力攻坚 

  丰硕的科研成果背后,总是有一个团结向上、协力攻坚的队伍。

  LMB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环境科学3个博士点以及6个硕士点。目前有客座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43名,已培养毕业博士生83名,硕士生121名。

  LMB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

  成立以来,LMB共立项纵向课题624项,总经费超过5亿元,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9项。实验室科研人员中有50人次在各学术组织中任职,有27人次在国内核心期刊以及SCI期刊任职。

  LMB注重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至今已主办或协办各类学术会议33次,共117人次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访问,209人次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实验室访问。

  其中,LMB与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等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秦启伟表示:“通过项目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对外开放和合作,我们在扩大实验室影响力的同时,也给实验室带来了进取不息的学术氛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7-06 第8版 平台)

 (责任编辑:侯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