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南海海洋所在珍珠贝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2-10-15 作者:LMB

    马氏珠母贝是我国及世界上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生物矿化的重要科研材料。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海海洋所)何毛贤研究员领导的团队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珍珠贝免疫及矿化基因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获得了马氏珠母贝、珠母贝、大珠母贝和企鹅珍珠贝四种珍珠贝的转录组数据库; GO, COG 和KEGG聚类分析对比表明这四种珍珠贝的聚类分布基本一致,且这些数据可以相互验证和补充,为珍珠贝生长、发育、免疫及珍珠/壳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海洋pH降低和温度升高,研究人员以马氏珠母贝为对象进行了低pH和高温对马氏珠母贝钙化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发现低pH及低pH和高温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某些钙化基因的表达(aspein, calmodulin 和 nacrein), Hsp70受低pH、高温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为阐明马氏珠母贝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奠定了基础。克隆了马氏珠母贝的核转录因子(NF-κB )PfRelish,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 (TRAF3)等基因,并分析了其在病原刺激下的表达模式,表明其参与了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研究结果将为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和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以上研究分别发表在PloS ONE (2012,7(3): e33679), Marine Biotechnology (2012,DOI 10.1007/s10126-012-9484-x) 及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12,33:652-658;659-666),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刘文广博士和黄仙德博士分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863”课题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课题的资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