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广东人才高地,根据《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广东特支计划”,粤组通〔2014〕18号),2014年起每年在全省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经过评选,张长生研究员获得“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称号;张黎研究员、周雪峰副研究员获得“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田新朋副研究员获得“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要求科研人员潜心基础研究,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社会提供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对基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张长生研究员多年来围绕微生物天然药物的天然发现、生物合成和结构多样化等开展研究,在微生物酶的生物化学领域做出了创新性成绩,原创性地发现了微生物天然产物糖基转移酶的反应可逆性原理,开发了糖苷类微生物天然药物的创新研发技术,引导了相关原理在其他生物合成酶中的应用;发现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抗菌、抗肿瘤和免疫活性的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引起了国际关注,阐明了多个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中多元环成环的独特化学机理和酶学机制,将组合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的理念引入海洋微生物进行实践和创新,多项工作被Science 点评、Faculty of 1000 推荐评论或者入选Nat Prod Rep 的研究热点,在Science, JACS, Angew Chem Int Ed,Org Lett 等发表SCI 论文60 篇,对海洋微生物生物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要求科研人员潜心基础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对基础学科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张黎研究员长期从事海洋生态毒理学基础研究,在重金属和富营养化污染物的生物累积和毒理效应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主要包括:发展了海洋鱼类累积重金属的生物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海洋鱼类摄取饵料中重金属的亚细胞分布决定原理,阐明了海洋鱼类与淡水鱼类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及其机制,证实了氨氮对鱼类的呼吸调控作用并初步阐明其调控机制。其结果为揭示重金属和氨氮的海洋生态毒理学作用,海洋生态环境健康评估以及生物的环境适应性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数据和一定的创新性理论。申请人目前共发表SCI文章15篇,被SCI文章和专著他引200余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科研机构做口头报告20余次,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周雪峰副研究员多年来聚焦于“特殊生态环境海洋生物的功能活性成分”开展研究。面向南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针对具有化学防御功能的海绵和环境胁迫下的海洋微生物,从其为适应生态环境产生的特殊次生代谢产物中筛选发现药用活性成分。多年基于化学生态学的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为挖掘海洋活性物质提供新的思路。
“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要求科研人员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主要精力放在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方向符合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或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田新朋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资源学及生态学研究工作,从海洋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入手,探索海洋微生物实现可培养的营养机制,研究选择性分离方法,实现海洋稀有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同时对海洋微生物进行系统学、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学研究,探索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