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基金
2011年立项开放课题结题情况介绍
副标题:
时间:2012-01-24 作者:LMB 来源:文本大小:【大 | 中 | 小】 【打印】
课题编号 |
申请人 |
项目名称 |
合作者 |
所在单位 |
结题情况介绍 |
LMB111001 |
张成岗 |
从海洋动植物来源的多糖类化合物筛选电磁辐射损伤防护药物 |
张长生 |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以模式生物秀丽线虫为动物模型,以秀丽线虫受到电磁辐射损伤的表型、基因表达等多项指标为评价依据,通过采用多种海洋生物来源的多糖研究电磁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课题执行情况良好,两篇SCI论文已投稿,并申请3项中国发明专利。 |
LMB111002 |
赵心清 |
星海链霉菌抗补体化合物的纯化鉴定与生物合成研究 |
鞠建华 |
大连理工大学 |
1)对星海链霉菌抗补体化合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成分进行优化。2)利用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关键官能团信息,在基因组序列中寻找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结构基因,确定其目标基因簇。3)利用基因过量表达和敲除等手段确定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4)提出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对其表达调控进行研究。项目基本按计划完成,两篇SCI论文正在整理中。 |
LMB111003 |
江 涛 |
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的化学性质及毒性特征研究 |
沈萍萍 |
暨南大学 |
研究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建立了溶血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检测方法。对海洋卡盾藻产生活性氧进行了研究,系统阐明了海洋卡盾藻引致鱼类死亡的机制以及生态学效应。已发表SCI论文一篇,核心论文一篇。 |
LMB111004 |
文 菁 |
西沙群岛梅花参繁殖周期研究 |
胡超群 |
湛江师范学院 |
1)梅花参的繁殖季节和繁殖周期:连续2年,每月定期采集梅花参个体,验证和确定性腺发育时期,建立可确定性腺发育时期的生殖管涂片法;确定该群体的繁殖季节和繁殖周期;获得该群体的相对繁殖力和绝对繁殖力。2)梅花参的群体结构:统计和分析2年间梅花参群体的体型结构和性别比例,确定该群体的生物最小型。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已发表SCI论文两篇。 |
LMB111005 |
王 清 |
紫贻贝G型溶菌酶功能分化研究 |
于宗赫 |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1)研究两种G型溶菌酶的酶动力学,阐明紫贻贝G型溶菌酶在防御和消化功能方面的分化。2)确定紫贻贝两种G型溶菌酶的基因结构;揭示两种G型溶菌酶在进化过程中选择压力上的差异。项目按研究计划完成。已发表SCI论文一篇。 |
LMB111006 |
黄桂菊 |
合浦珠母贝α-淀粉酶对生态因子的应答规律研究 |
喻子牛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1)开展了合浦珠母贝α-淀粉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序列特征分析与组织表达特征研究。2)获得合浦珠母贝α-淀粉酶对不同养殖生态因子的应答规律。3)开展了合浦珠母贝α-淀粉酶基因的SNP位点的分离、筛选与分型,及其与生长的关联分析。项目执行良好,已发表核心论文一篇,正在撰写两篇。 |
LMB111007 |
周 进 |
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海稚虫亚目(环节动物:多毛纲)分类学研究 |
严 岩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1)记述新种或此水域内新记录种;2)修正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海稚虫亚目分类学研究中存在的谬误,澄清分类学地位模糊的疑难种类存在的相关问题;3)明确珠江口水域海稚虫亚目种类组成。项目执行情况良好,目前共完成SCI论文3篇,以第1申请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提交发明专利1项。 |
LMB111008 |
何学佳 |
海洋浮游桡足类核酸标志物的研究 |
尹建强 |
暨南大学 |
1)完成核酸标志物对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生理及生长的指示作用,以及环境因子及个体发育及性别对核酸标志物的指示作用的影响。2)不同饵料品质对核酸标志物指示作用的影响以及桡足类个体发育阶段核酸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核酸标志物指示作用的变化。项目执行良好,正在整理论文。 |
LMB111009 |
张凤琴 |
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应答基因的克隆 |
董俊德 |
湖南工业大学 |
建立了红树植物秋茄和木榄两种广普种在重金属胁迫下的cDNA RDA的系统;获得了秋茄植物在50 mg·L-1 Zn2+、2 mg·L-1 Cd2+和10 mg·L-1 Pb2+胁迫下,所应答的基因;初步对上述几个应答基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本项目研究中参与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Ecotoxicology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一篇。 |
LMB111010 |
刘华雪 |
亚热带海湾贝类养殖区食物网中脂肪酸标记物研究 |
谭烨辉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1)养殖区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进行了三次现场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实验,已完成样品分析测试和数据整理。2)贝类和悬浮颗粒物脂肪酸组成分析:两次贝类样品和悬浮颗粒物样品,目前已完成样品分析测试。3)以本项目为载体,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延伸,进行悬浮颗粒物脂肪酸组成研究。已接收或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2篇。 |
|
Copyright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