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开放基金
开放基金

2014年度立项开放课题情况表

副标题:

时间:2015-03-26  作者:  来源:文本大小:【 |  | 】  【打印

项目编号:LMB141001

项目名称

浙东南主要河口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时空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

申请人

卢晓明

所在单位

温州市农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职称

副教授

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

合作申请人

陈偿

项目摘要:

本课题拟采用Biolog-Eco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从代谢活性和遗传基因两个方面研究浙东南主要江河(瓯江、飞云江与螯江)入海口内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了解河口沉积物微生物代谢和基因多样性的分布现状,探索化工污染对沉积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而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探索化工污染对河口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产生的均质化效应及其关键驱动因子,为指导河口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编号:LMB141002

项目名称

大亚湾海域溶解有机氮的组成、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

申请人

叶丰

所在单位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职称

博士后

专业名称

同位素海洋化学

合作申请人

黄小平

项目摘要:

溶解有机氮(DON)以往被认为是较难被浮游植物利用和不易降解的物质,并且在许多河口海域表现为保守性分布。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ON可能为浮游植物生长提供潜在的重要N来源。稳定氮同位素(δ15N)是水环境中氮循环的天然示踪剂,它为探讨海洋不同形态氮的来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已有的研究显示,DON是大亚湾海域总溶解态氮(TDN)的最主要形态,并且可能在大亚湾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中起了重要作用。本项目拟通过分析DON的关键组成,并结合稳定N同位素,研究大亚湾海域DON的组成、来源和运移规律,期望能够初步阐明大亚湾海域DO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可能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项目编号:LMB141003

项目名称

镉胁迫对南海与渤海菲律宾蛤仔基础代谢的的毒理机制研究

申请人

吉成龙

所在单位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职称

助理研究员

专业名称

生态毒理学

合作申请人

张黎

项目摘要:

重金属镉(Cd)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污染元素之一,也是一种生物体非必需元素,在体内累积到阈值将发生镉中毒。Cd污染胁迫对海洋生物表现出一定的肝脏毒性、生殖毒性以及发育毒性等,但关于其对生物体基础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根据最近的研究报道确定我国近海海域可溶态Cd的浓度范围,选取南海(深圳)和渤海(烟台)两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暴露,分析菲律宾蛤仔代谢关键基因的响应表达和代谢组的变化,综合基因水平和代谢组学水平的信息解释Cd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基础代谢的影响,为深入探讨Cd的毒理效应机制和菲律宾蛤仔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比较南海群体和渤海群体的菲律宾蛤仔对Cd胁迫的响应差异,为不同地区选择生物指示物、开展海洋环境生物监测提供参考。

 

项目编号:LMB141004

项目名称

南海北部张网渔获组成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性

申请人

晏磊

所在单位

中国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职称

研究实习员

专业名称

捕捞学

合作申请人

连喜平

项目摘要:

张网是南海北部渔业的传统渔具之一,作业水域主要在鱼虾类繁育的场所或近海鱼类的洄游通道,网目尺寸(特别是网囊网目尺寸)较小,对部分近海经济鱼虾类的幼体资源损害严重。据调查,在某些季节张网渔获物中经济幼鱼比例高达80%以上。可以想象,张网的大量使用和无序发展必然会严重影响到鱼虾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此,进行南海北部张网渔获组成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十分必要,有助于我国海洋渔具管理决策,意义重大。

本项目拟通过海上调查获取张网渔具渔获物及其生物学数据等,对南海北部张网渔具渔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研究,包括南海北部张网渔业的总体概况;南海北部张网渔获物组成多样性分析,以及张网渔获物状况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幼鱼的损害程度进行分析;对南海北部张网渔业的环境适应性进行客观评价,探讨张网渔具的改进,为张网渔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项目编号:LMB141005

项目名称

卵形鲳鲹不同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在病毒分离鉴定中的应用

申请人

 蔡佳                          

所在单位

广东省海洋大学  

职称

讲师

专业名称

水产动物病害

合作申请人

黄晓红

项目摘要:

卵形鲳鲹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与养殖环境的恶化,卵形鲳鲹病害频发,对其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目前卵形鲳鲹生产中发现的病害主要有细菌病、病毒病以及寄生虫病。在对卵形鲳鲹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细胞系,目前的进展主要是应用PCR技术进行鉴定。其中卵形鲳鲹神经坏死病毒被多次鉴定为主要病毒性病原,由于缺少体外感染模型,其致病机理尚未有研究。本项目拟建立卵形鲳鲹多种组织(脾、肾、脑及鳍)的细胞系,结合体外转染、细胞生长曲线、染色体分型等试验技术鉴定所建立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同时应用新建立的细胞系,分离鉴定卵形鲳鲹神经坏死病毒,确定卵形鲳鲹神经坏死病毒的体外细胞病毒感染模型,上述研究成果将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卵形鲳鲹神经坏死病毒的致病机理,而且为研发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平台。

 

项目编号:LMB141006

项目名称

kiss2基因在海马生殖调控中的功能研究

申请人

李水生

所在单位

中山大学                        

职称

讲师

专业名称

鱼类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

合作申请人

张辉贤

项目摘要:

海马是我国珍稀的海洋药源动物,具有独特的生殖繁殖方式;雄鱼尾部腹面有育儿囊,负责生儿育女。因此,其奇异的生殖方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但其中的生殖调控机理至今仍未清楚。神经肽kisspeptin是哺乳动物生殖系统不可缺少的调控因子,在部分鱼类的研究中也证明了kisspeptin对鱼类的生殖系统亦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了解海马的生殖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本课题以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展开kisspeptin在海马生殖调控中的功能研究。通过克隆kisspeptin基因的cDNA,研究kisspeptin基因在脑中的定位与分布;通过realtime-PCR,研究kisspeptin基因在海马不同生殖周期以及在育儿囊发育过程的表达变化;通过在体处理,研究kisspeptin对脑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合成的调控,以及对育儿囊形成的影响。本项目的研究为我们认识海马独特生殖方式的调控机理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

 

项目编号:LMB141007

项目名称

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scopuliridis SCSIOZJ46中聚酮/聚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的挖掘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申请人

莫旭华

所在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

职称

讲师

专业名称

微生物代谢工程

合作申请人

鞠建华

项目摘要:

微生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编码次级代谢产物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在常规培养条件下,这些基因簇不表达或表达量低,检测不到相对应的代谢产物,如何激活这些沉默基因簇的表达从而得到相对应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创新微生物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深海放线菌Streptomyces scopuliridis SCSIOZJ46分离自南海海平面以下3563m海底沉积岩样品,基因组扫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菌基因组中存在12个负责聚酮、聚肽及杂交的聚酮-聚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然而,从该菌株中仅分离鉴定了1个聚肽类次级代谢产物,其余相关生物合成基因簇尚未激活表达。因此本项目选取该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该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过表达次级代谢的正调节基因、过表达生物信号分子γ-丁内酯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或敲除次级代谢途径的负调节基因以及异源表达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等方法,激活相关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并对生产的聚酮、聚肽及杂交的聚酮-聚肽类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以及抗菌活性评价,发掘结构新颖的抗菌类化合物。本项目的开展,将为抗感染创新海洋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化学实体和物质基础。

 

项目编号:LMB141008

项目名称

海洋蓝细菌中JamaicamideVeraguamide生物合成机制的研

申请人

朱冬青

所在单位

武汉大学

职称

副教授

专业名称

微生物药物

合作申请人

胡云峰

项目摘要:

Jamaicamide A是海洋蓝细菌 Moorea producens产生一类含有溴代炔基、氯代乙烯基和氮杂五环的链状化合物。Veraguamide是海洋蓝细菌Oscillatoria margaritiferaSymploca hydnoides产生的一类含有溴代炔基的环肽类化合物。本研究关注Jamaicamide AVeraguamide生物合成途径中溴代炔基形成的机制。Jamaicamide生物合成基因簇中jamD编码未知功能酶,与已知的可催化卤化反应的酶没有同源性,计划通过实验证明其是否参与炔基的溴化。同时克隆Veraguamide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推测生物合成途径,确定其中负责溴代炔基形成的基因和酶。

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发生卤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含有溴代炔基的天然化合物并不常见,目前为止催化这一官能团形成的酶以及催化机理也是不清楚的,本研究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同时负责卤化反应的酶在药物合成和绿色化学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对这一类酶的研究将有助于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

 

项目编号:LMB141009

项目名称

红树林内生真菌Fusarium.sp BGS32-2抗生物附着 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现

申请人

孙见凡           

所在单位

江苏大学

职称

讲师

专业名称

海洋药物化学

合作申请人

刘永宏

项目摘要:

近年来,采用化学生态学方法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分离天然无毒防污剂已成为解决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新思路。红树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由于红树林的独特生境(高盐、频繁的潮汐、高温等),使得红树林内生真菌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可代谢产生大量的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的物质,因此,红树林内生真菌可作为开发海洋天然防污剂的重要来源。

本项目拟通过2年的系统性研究,阐明一株红树林内生真菌中次级代谢产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分离鉴定2030个化合物,发现2-4个新结构化合物,筛选出约1-3个抗生物附着靶向活性强的化合物,并对活性物质进行构效关系的探讨。

此外,通过本次系统的研究,希望能初步揭示红树林内生真菌中抗生物附着活性物质的化学生态学作用,为研制海洋微生物来源的新型无毒绿色防污剂奠定基础。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Copyright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电话:020-89023101  传真:86-20-84451672  Email:liujuan@scsio.ac.cn